
妨害名譽及信用罪章中,最常用到的就是刑法309條的公然侮辱罪跟刑法310條的毀謗罪,而這兩條適用的時機跟成立條件常常會有人誤解,以最簡白的方式說,公然侮辱罪就是「在公開場合污辱人」,而誹謗罪就是「故意散播足以毀損他人名譽的假消息或對公益沒幫助的私德。」
告妨害名譽要怎麼告才有效?怎麼辯護才能全身而退?
妨害名譽的提告與辯護重點!
刑法對於法條用字的解釋空間非常巧妙,有時明明完全符合法條內容,但最後卻被判定罪刑不成立。或是明明沒有做錯事,卻被對方威脅說要提告,結果存證信函竟然真的寄來了,搞得自己不知道這能幹嘛,收到後又該怎麼辦,甚至不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犯法了,為什麼犯法?導致自己心神不寧還睡不好,如果碰到這些難題,其實可以先找我們免費諮詢法律問題,有時對方可能只是耍計嚇嚇你,或對方的提告,你可能只要講對一句關鍵字就能全身而退了!
辯護律師會怎麼做?
比如員工在公司開LINE群,用難聽字眼抱怨老闆抒發情緒,群組內有7個人,明顯是「3人以上能夠共見共聞的公眾場合」,被罵的人知道後怒告公然侮辱罪,這時辯護律師可能就會主張「當事人開的是私密LINE群,客觀上有隱藏侮辱行為的事實,以達到維持言論私密性的目的,所以主張這些言論不符合公然的要件。」來幫助當事人全身而退。像這樣放大解釋群組的私密性,來反駁公然的要件,就是這個案例的關鍵!
「沒有指名道姓」有用嗎?別相信網路常用的爛招!
最常見就是這四句:「我沒有指名道姓」、「我只是陳述事實」、「是他先罵我的」、「我這是疑問句」,這些招數基本上通通都沒有用!!因為法律雖然嚴謹,但不是我們想像的那種生硬,就像第一個,你沒有指名道姓,但如果從前後文能推斷出你就是在罵他,客觀上來看在公開場合看到或聽到的人,能清楚知道你罵的對象是誰,即便你沒指名道姓,在法律上也已經足以認定你罵的對象是誰了!
別只告刑事,民事也告才有賠償!
告刑事責任勝訴的話,最多也只是罰錢給國家,如果希望對方賠償給你,可以根據民法第195條告對方侵害你的名譽,透過判決或和解的方式讓對方賠償你的損失!但這無法影響對方的刑事責任。因此,你又能在刑法上以撤告為條件讓對方賠償你的損失,跟你達成刑事上的和解,但和解的談判技巧及適用時機,會因為經驗的不同而影響能拿到的錢,因此建議可以先問律師擬定策略在上!
別讓網路風向害你受到二次傷害,有問題直接問專業的反正不用錢!
許多人喜歡在社群網站上公開詢問法律問題,但通常引來的許多都是來攻擊你的酸民,或是非專業人員會亂給建議幫倒忙,甚至有人會直接公開私下對話的截圖,來詢問有沒有違法、能不能告,結果這個動作立刻讓他吃上官司!!!
別以為不這麼做就沒事了,就算您只是在臉書發文說「我閨蜜跟我男友背著我偷吃,我打開門時看到他們裸體正用什麼姿勢在!$#*︿%,把一些過於私德的事實,鉅細靡遺的講出來,也是會有觸法的風險!所以為了自己好,不管你要在公眾場合發問或撻伐,還是想知道法律問題,可以先打免費法律專線問清楚,才能避免被冤枉、告不成、吃官司…等爛事發生在自己身上。
Write A Comment